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林修英工作室 -> 详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后反思(琯头中心小学 林 璘)

作者:林修英 | 文章来源:连江县敖江中心小学 | 阅读数:565 | 发布人:林修英 | 发布部门:教师 | 发布时间:2015-06-01 15:44
 赞美:0  评分:  收藏此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后反思

     琯头中心小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的基本方法和计算的注意点。

根据我校目前《课堂有效性教学》课题的实施,我觉得要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得有效,要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有效,首先就必须在课的开始调动好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今天在课前我与学生做了平常习惯性的话题讨论,让学生带着对数学课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思考,开始了数学知识的探究。同时又借助与本节课有关的分数历史知识作为桥梁,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其次,本着有效教学的原则,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我大力的将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属于课堂主角的学生们,让孩子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发挥起主体作用。例如,出示例题主题图时,学生根据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一定的问题意识。在探究计算方法时,也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因为学生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掌握已有知识的水平也是不同的,所以我相信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应该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这些自然的生成就会成为有效学习的载体,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不断思考,在对比分析中不断提炼,形成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的本质。

最后,在练习巩固的环节中,设计有层次内容,落实知识点的掌握。第一题主要是想弥补之前探究计算方法的空缺,出现了将分母和分子相加、减的错误计算,从而更明确分数单位相同了,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第二题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或对他人完成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评价,这个环节里,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在内化之后加以巩固,在这种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数学情感。再则设计一题多解的开放填空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对于问题思考的角度就有所不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因人而异的发展,让学生既巩固了计算方法,又能够从他人身上学到新知,培养了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40分钟已经结束了,回顾一下,课堂还有很多不足。当我利用课件来帮助学术理解算理时,没有充分发挥图形的价值,应该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的3份并不能与中的1份直接相加,因为它们的计数单位并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这也就是算理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借机得以渗透。因此,我在把握课堂节奏上,有些地方可以不必要多花时间,则进行浓缩。此外,在板书的呈现上,也做的不够妥当,色彩的安排达不到视觉的冲击效果。再如,练习的趣味性还不够;师生间的互动形式还不成熟等等。

当然,这就要求自己在今后锻炼学习过程中在教学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总之,立足课堂是我的初衷,有效教学是我的目标,在课堂的很多方面还有缺憾希望都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http://test.zhjyzy.com)
 ICP备案号:闽ICP备13015615号-6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07022233号-18